一位小5女生1周補習3天,周末還要上音樂班學拉大提琴,日前抱怨脖子緊、頭暈、胸脹、腹痛,家長以為家中有女初長成,但醫生診斷發現,竟是因為課業壓力大、寫功課、拉琴姿勢不正確,導致上肩與背部肌肉拉傷,與青春期無關。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謝明福表示,該名小女孩屬典型筋膜疼痛症候群,常見症狀有:局部肌肉痠痛僵硬、眼睛疲勞、頭痛、頭暈、呼吸不順、耳鳴等,一般多採復健方式治療。
 
     謝明福指出,日前還有一位30歲女性上班族,長期、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使用同一部位打電腦的結果,也導致肩頸肌肉拉傷,不但推拿無效,也無法經常請假接受復健治療。謝明福說,採用「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數次,即可解決痠痛困擾,不需數周至數月治療。
 
     謝明福在三總開設「肩頸背痛特別門診」實施上述療法,為復健無效或無暇復健的病患,提供「另類復健療法」。他表示,這種治療方式,在美國已大受歡迎。
 
     謝明福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好發於長時間工作者,搬抬重物的勞工也常有此困擾。此外,運動員若暖身不夠,或經常倚賴某塊肌群施力,也會導致肌筋膜疼痛,如「網球肘」等便時有所聞。
 
     但謝明福提醒,孕婦、患有精神疾病、意識不清、服用抗凝血藥物或食品(包括阿斯批靈及銀杏)等患者,不宜接受此另類療法。
 
    此外,此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目前並無健保給付,每次療程約需600元,視「激痛點」數目及部位而定。
 
     所謂「針極肌肉內電刺激」,類似「中醫針灸西用」。謝明福解釋說,找出肌肉拉傷的「激痛點」後,施以針灸及單極放電,每次治療10至15分鐘,每周至多進行2次,最快1周內可讓疼痛症狀改善。
 
     但此療法又與針灸電療不同。他表示,針灸電療是整支針都帶電,但針極肌肉內電刺激只在針尖放單極電,不適感較低。

電針馬殺雞 療程後需休息

 
     雖然「針極肌肉內電刺激」療法可以省去長期復健耗費的時間,但接受電刺激前,必須接受完整的身體理學檢測,排除骨骼、關節、神經等問題,才能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此外,三總復健部醫師謝明福表示,病人還須視症狀接受尿液常規化、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並非拿針就扎。
 
     「針極肌肉內電刺激」道理不複雜。謝明福說,「激痛點」就是肌肉過度勞動或拉傷的結果,藉由插針,直接深探激痛點,再透過放電,猶如直接幫「激痛點」馬殺雞,可讓激痛點放鬆壓力。
 
     但有些病人對長達5公分的針具有恐懼感,打死都不肯接受扎針。謝明福表示,此情況下,可改以直線偏極光治療,用近紅外線打到皮下5公分處,也可產生類似針灸電療的效果。
 
     無論肌肉內電療或光療,謝明福強調,每次療程結束後應讓傷部休息,切莫再使其操勞過度,否則剛馬殺雞完的肌肉立刻勞動,只會讓「激痛點」更痛,治療也失去效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