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病人飲食總整理

 

病人要怎麼吃?

由於癌患飲食需要均衡營養,營養狀況好,病人才能度過手術、化療和放療的體力耗損。由於有些腫瘤會讓患者對食物味道的感覺改變,當食物不對味,食慾也會降低。營養師梁藝宥表示,不同的情況可用不同的飲食方法來改善。

例如:癌症患者手術後由於組織需要進行修護及會有放、化療後引起的食慾不振問題,飲食可採用少量多餐,不妨選擇體積小且蛋白質與熱量較高食物,如蛋、牛奶、肉類和酌量選擇黃豆相關製品,避免高膽固醇如內臟類、豬腳及動物性油脂如豬油等食物。

放射線治療及頭頸癌患者,因容易引起口乾及吞嚥困難,口乾時可在用餐時搭配流質食物如:果汁、湯類等,並保持漱口的習慣。吞嚥困難時可使用勾芡、果凍粉、蒟蒻粉、洋菜膠或者打成糊狀的飲食方式。有口腔潰爛患者,可採用少量多餐、質地較軟、無刺激性的食物,也可熬些如排骨湯、雞湯等一起配合食用。

至於吃素的癌症病人,由於長期素食較易缺乏蛋白質、維生素B12 、維生素D、鐵、鋅、鈣,容易導致延緩修補治療所造成組織損傷、增加副作用的產生及抵抗力下降,飲食可選擇蛋奶類、穀類、豆類、堅果類、酵母、小麥胚芽、深綠色及帶暗紅的蔬菜、南瓜、燕麥皮、黑芝麻等。


醫師的建議是正確的,又說「只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可減少癌症的發生機率」也是對的。不過,問題是現代人大多是外食族,想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相當困難,所以,癌症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另外,美國國會研究報告早就指出,光是依靠三餐的自然食物絕對無法攝取到一天所需的營養,必須依賴營養補充品來補足。所以要健康必須要有此觀念,而更重要的是要補充「正確」的純天然營養品,不是化學合成的營養品。

腫瘤缺氧長更快 促癌惡化轉移

【中國時報 朱立群/台北報導】2008.03.07

人類癌症研究大突破!人類缺氧會死,但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研究證實,癌細胞缺氧不但不會死,還會繼續生長,導致癌症惡化、細胞轉移,顛覆「空氣」是生物體生長必須養分的定律。研究結果日前登上《自然》系列期刊的《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Biology),引起國際矚目。

《自然細胞生物學》在細胞生物領域排名第五,榮陽團隊的研究首次證明癌細胞移轉與基因調控有關係。論文第一作者、陽明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慕華表示,研究證實缺氧狀態會「活化」控制癌細胞移轉基因「TWIST」,首次印證學界長久以來的猜測。

頭頸癌、乳癌、肺癌 表現相同

再者,陽明、北榮團隊也證實,最早啟動的癌細胞移轉基因「HIF-1α」也會調控後續「TWIST」與「Snail」移轉基因的活化。據了解,研究始於2005 年,二年內,以癌細胞窒息、小鼠體內癌細胞移轉、癌症病人腫瘤切片三個分項實驗,終於產生「缺氧導致癌細胞移轉」的驚人發現。

楊慕華進一步表示,當研究團隊把頭頸癌、乳癌、肺癌的癌細胞株放進「缺氧培養箱」,再用1%氧氣濃度悶24 小時後觀察發現,缺氧會活化TWIST 表現。而到了第二階段,研究團隊把HIF-1α打入小鼠尾巴。研究主持人陽明生化所教授吳國瑞表示,四周以後,在小鼠肺部發現明顯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染色後也首次發現,HIF-1α誘發出TWIST 與Snail 移轉基因。

有三移轉基因者 癌轉機會九倍

「這是破天荒的發現!」楊慕華表示,分析147 位頭頸癌、肺癌、乳癌病人腫瘤切片,「HIF-1α+TWIST+Snail」三個基因導致腫瘤移轉的機會,是缺乏上述基因病例的9倍。對此,楊慕華表示,相較於其它癌症,頭頸癌腫瘤常是局部增生,癌細胞新生太快,導致有些癌細胞搶不到氧氣;但腫瘤缺氧愈長愈快,因而引起研究團隊注意。

第一作者楊慕華是本土博士,全部研究在陽明與榮總完成,堪稱國內少見本土基礎與臨床醫學攜手研究成功案例。

這個研究證實了我們為癌症病友做基因營養醫學配方時,必須加入「輔酵素Q10」的道理,因為它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氣利用率,增加帶氧量,腫瘤因為缺氧會長得快,若是遇到多氧,腫瘤就會奄奄一息。所以,輔酵素Q10 是很好用的東西,因為「氧氣」與「營養素」是我們健康的基石,任何人都可以隨時補充的。
不過,全世界以日本日清公司的Q10 是最好的,其它廠牌的原料就比較差。然而日清公司的Q10 原料又有分20%、30%、40%……99%不同等級,品質不同,價格也不同。

大家不要以為市面上很多的Q10 產品都是一樣,絕對不一樣。


天天五蔬果,癌症遠離我


2008-03-21 彰化基督教醫療合作醫院----員生醫院

近年來行政院衛生署及台灣癌症基金會不斷推廣「每日飲食指南」,鼓勵成人每天3 碟蔬菜,至少一碟是深綠色或黃綠色蔬菜,一碟蔬菜為100gm(約3 兩),所以每個人一天要吃300 克(約半斤)的蔬菜;每天2 份水果,如小蘋果一個為一份、葡萄10 個為一份、荔枝5 個為一份,一天2 份。


一餐中除了一碟青菜外,也可藉由半葷素菜中肉類及蔬菜的比例調整來增加蔬菜的攝取。如竹筍炒肉絲或青椒牛肉,減少豬肉或牛肉的,增加筍子或青椒的份量。

有些人會認為吃蔬菜很麻煩而已水果取代,雖然水果與蔬菜的營養素相近,但所含的種類卻是完全不同的,加上水果比蔬菜多了果糖,所以熱量也較高,因此不要偏重哪一種類,而是要兩種都吃。

=========================================================
- 3 -
蔬果不足代表纖維不夠。若食物太精緻,如白米、白土司、果汁及蔬菜吃的少等等,纖維就會少,使腸蠕動降低而產生便秘。便秘雖不會有立即的危險,但也會帶來許多不適:腹脹、腹痛、口臭、痔瘡等,還可能產生憩室病,嚴重導致大腸癌。由於排便不順,使腸內壓力改變產生憩室空間,也會改變腸道菌叢而分解膽鹽成為致癌物;又加上便秘延長了毒素與腸道接觸的時間,日子久了很容易發生腸道病變。

相信在均衡飲食的原則下,大家都能遠離慢性疾病,健康、快樂、長壽。

這個說法,理論上是對的,但是一般人經常做不到天天五蔬果。有什麼方法攝取足夠的每日蔬果營養素?只要食用「BioNew 天然蔬果維他命」一天1-2 粒就可以了。


市售有機品 近六成無認證2007-01-17

也因為擔心吃到化學添加物,很多人願意花大錢購買有機產品,不過消基會抽驗發現,市售的有機產品,高達五成八都沒有標示認證標章,而且價錢比一般商品,貴了六倍!

用這些有機水果,打一杯活力果汁,既美味、又養生,但這真的是天然、沒有農藥的有機水果嗎?
消基會抽查市面上的有機產品,發現許多有機產品,都沒有身分證。不只沒有認證標示,不管是德國的小麥、紐西蘭的玉米粒、美國的納豆果汁,還是日本的即溶咖啡,這些舶來品,只要標上「有機」兩字,價格水漲船高,但針對這些國外有機產品,國內卻沒有認證機制。

農委會雖然訂出【優良產品驗證制度】,但要兩年後才會正式開罰,在這段空窗期,只能提醒消費者,認清農委會核可的認證標章,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本中心時常提醒大眾「台灣沒有有機環境」,不要被市面上商店招牌「有機」兩字吸引了,這一則消基會、農委會的新聞再度告訴我們進口的號稱有機的東西,其實是沒有保障的。

另類療法凌駕主流醫學?醫師籲學界重視
2007-06-06 中國時報/劉怡伶報導

根據國科會委託成大醫院家醫科黃盈翔醫師所做的調查分析,在近千位的老人之中,有七成五曾在過去一年之中使用過另類療法,其中又以「吃維他命」最多,平均每月花2000 元,甚至高達6000 元;調查顯示,高教育程度、中產階級,有慢性疼痛的人較常使用輔助及另類療法,這種現象也給江湖郎中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黃盈翔表示,就因為另類療法市場大,成為當今主流醫學體系外的保健系統,民間傳統草藥逐漸被保健食品取代,消費族群不只限於中下階層,反而在高社經地位者之間流行,給了江湖郎中有炒作市場的空間,因此學界及醫界有必要儘早因應。

未來是自然醫學興盛的世紀,但也會造成市場混亂,有識之士必須要慎重選擇,否則浪費了錢事小,弄壞身體事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