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國川 高明見摘譯                                   台灣醫界   2001

前 言

在美國,65歲以上3%的人口正深受巴金森氏病的困擾。在人口年齡層逐漸老化的今天,未來30年內罹患巴金森氏病的人口可望達到現今之兩倍。巴金森氏病或許有少許的遺傳相關性,但好發於老年的巴金森氏病與環境的相關性更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今醫學界對於巴金森氏病仍沒有理想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因此如能找出環境中對巴金森氏病之危險因子,或許能更瞭解巴金森氏病的致病機轉以及藉此找出對巴金森氏病有效的預防方式。曾有研究報告指出,每日飲食中的咖啡量和巴金森氏病之發生率成負相關性。因此咖啡似乎有保護及預防巴金森氏病的效果。在後續的更大規模研究中進一步對於咖啡,咖啡因與巴金森氏病的關係,作一系列的分析與比較。     


方法

夏威夷心臟計畫於1965年成立,針對8006位45至68歲,住於Oahu, Hawaii的日裔男性做研究。第一次的檢查包括面對面的會談和身體檢查,得到地域性,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態的資料。這個研究到現在已經是第34年連續追蹤這些人的就醫與死亡記錄;追蹤檢查於1968至1971,1971至1974,1991至1993及1994至1996年進行。針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於1991年開始,並成立Honolulu-Asia Aging Study。這些研究過程都經過病人的同意,並得到國際學會的認可。

巴金森氏病的症狀與診斷

巴金森氏病的診斷是經由4來源證實。在1991年以前來源有(1)查閱所有參與研究計畫人員的住院病歷,(2)查閱死亡證書,(3)查閱開業神經科醫師所有巴金森氏病患者的病歷病和參與計畫的人員名單對照。

1991年之後,巴金森氏病的診斷來自對所有成員的檢查;在1991至1993年間的檢查方法為所有的成員在有結構的會談中,被問到有關巴金森氏病的病史,巴金森氏病的症狀(發抖,動作遲緩,僵硬,姿態不穩)與巴金森氏病的用藥﹔有巴金森氏病症狀或病史的人轉介給神經科醫師,針對巴金森氏病的症狀、發生、過去的診斷與用藥史做標準化的記錄與完整的神經學檢查,其中包括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巴金森氏病的診斷須有兩位神經科醫師同時認定。這些病人須符合:(1)巴金森氏症(Parkinsonism),(2)疾病為漸進性,(3)至少有兩種症狀在使用levodopa後改善,症狀發生不對稱或最初症狀為發抖,(4)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如腦血管疾病、藥物、外傷或腦炎等。另一次檢查於1994至1996年間進行。

我們用診斷時的年齡來代替發病時的年齡,因這種慢性病如使用發病時的年齡將造成更大的誤差。有兩位巴金森氏病患者被排除因他們於計畫開始即得病。

咖啡或其他類似務食用量的測量

在計畫開始之初(1965-1968),所有參與計畫的人員每天飲食營養含量經由營養師以24小時飲食回憶法取得,雖然一開始是以一星期飲食記錄法來取得,但後來證實兩者取得的資料是相同的。

咖啡的攝取只包括含咖啡因的咖啡,其計量是以一杯4盎斯(120 ml)為單位,將所有咖啡飲食習慣分為每天零、4-8盎斯、12-16盎斯、20-24盎斯或28盎斯以上。其他還記錄了牛奶、糖、綠茶、紅茶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

六年後(1971-1974),因部份食物的改變,再做了一次飲食調查﹔咖啡攝取的計量方法改為每天零、大於或少於0-8盎斯、大於或少於8-16盎斯、大於或少於16-24盎斯或大於24盎斯。

大部分非咖啡來源的咖啡因來自茶和可樂,少數來自巧克力。其他營養素亦由24小時飲食記錄經由電腦分析獲得,這些包括抽煙、煙撿酸、酒精消耗、一天飲食之熱量、血中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

統計方法

基於1965至1968年所作的飲食調查,8004位男性接受追蹤30年而得人年的發生率。基於1971至1974所作的調查,共有5933位男性接受了24年的追蹤。為了評估咖啡對巴金森氏病發生率的影響,我們使用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咖啡與咖啡因被設定為連續變數,所有的p值是基於2-sided test。

結 果

在此計畫一開始時(1965-1968),參與人員的平均年齡為55歲(45-68),平均追蹤時間為27年,最少的一位為0.8 年(因為死亡),最長的為30年﹔在30年的追蹤中,共有102位得到巴金森氏病,得病的年齡平均為73.6歲(54-89),從第一次檢查到發病的時間平均為16.6年(2-30)。

喝咖啡者顯著的有較低的巴金森氏病發生率(p<0.001)。隨著咖啡飲用量的增加,巴金森氏病的發生率顯著下降(p<0.01)﹔那些不喝咖啡的人,在年紀與抽煙等因子調整過後,其發生率為咖啡飲用者的2-3倍(p<0.001)﹔不喝咖啡者其巴金森氏病的發生率為咖啡飲用每天大於8盎斯者的5倍(p<0.01)。

未抽煙、過去曾經抽煙或現在有抽煙習慣的男性,咖啡飲用越多其巴金森氏病的發生率越低。

quintile來計量咖啡因含量所作的分析:不論是全部飲食中的咖啡因或是非咖啡來源的咖啡因,其攝取量均與巴金森氏病發生率成反比。然而,非咖啡來源的咖啡因與巴金森氏病發生率並無法得到統計學上有意義的結果﹔這可能與樣本數過少有關。

每天飲用大於28盎斯者與未飲用咖啡者其巴金森氏病發生率在追蹤十年後即顯出有意義的差別。

其他的營養素包括抽煙、煙撿酸、酒精消耗、一天飲食之熱量、血中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等均無法得到與巴金森氏病有意義的關連。

討 論

據我們所知,這是一篇有關咖啡對於巴金森氏病的發生率有明顯降低作用的報導﹔不論是1965年或是6年後所作的調查均可得到一致的結果。

之前的報告曾經提出咖啡可降低巴金森氏病的發生率,但當時只有58個巴金森氏病的患者,統計學上無法得到有意義的結果。另外也有其他兩個case-control study,也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回顧性的計量咖啡攝取量易造成偏差。

較少喝咖啡的人容易發生巴金森氏病,可能是因為巴金森氏病的患者其先天性的體質較不能接受咖啡﹔或者說,長期飲用咖啡可對抗因年齡老化造成分泌dopamine細胞的退化。

在藥理學上,咖啡因對色素細胞與紋核(striatum)的接受體有作用。咖啡因在中樞神經的作用為adenosine接受器拮抗劑。Adenosine催動劑可能透過抑制dopamine的傳導而造成囓齒動物的運動功能變差。Adenosine A2接受器拮抗體可促進因MPTP處理過的靈長類的運動功能。咖啡因可預防老鼠因藥物造成dopamine減少的緩動現象,此效果可能是來自移除adenosine對dopamine張力抑制的結果。但臨床試驗上並無法支持此一假說,有2個臨床試驗,同時給予咖啡因與levodopa,但並無得到明顯的改善﹔又另一試驗,給予病人theophylline,一種adenosine拮抗劑,大多數病人的症狀有改善。

有兩個case-control研究認為咖啡中的煙鹼酸可能有神經保護作用,但在我們的研究中並不支持此一假設。

另外一些可能的變數我們亦須考慮:喝咖啡較多的人是否會有較低的平均壽命,如果是的話,那勢必會影響此一研究的結果。但據我們的統計,飲用咖啡者雖有較高的血脂肪,但卻不影響其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

另外要考慮的一點是喝大量咖啡的人是否追蹤時間不夠久﹔但據統計的結果無此現象。

另一可能影響的因子為此研究並未記錄含咖啡因的藥品。

這個研究的族群為中老年日裔美國男性,一份最近的報告指出,老年發病的巴金森氏病受環境的影響較大,而年輕發病的巴金森氏病受基因的影響較大﹔故使用較大年齡層所作的研究,可得到較明顯的結果。

這個觀察性質的研究設計並無法得到咖啡對巴金森氏病預防作用的直接證據,然而前瞻性的評估與無偏差的計量對此一研究的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當然,是否咖啡因真的可預防巴金森氏病,還須更進一步流行病學、臨床上與基礎醫學的研究。

本文摘譯自:Ross GW, Abbott RD, Petrovitch H et al: 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caffeine intake with the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JAMA 2000;283:24-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