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九十年前,日本人統治時代;宜蘭冬山,有幾位對四句連很有興趣的人,茶餘飯後,在榕樹下、大廟裎,邊拉大胡琴,小胡琴,邊唱著即興自編勸世歌,來自娛娛人,這種自編自拉自唱的「唱唸」方式,在當年是種非常獨特、新奇,又是站在時代先峰,受大眾歡迎的最新鮮歌唱形態,這就是台灣歌仔調「站場唸」的開始,也是歌仔戲的起源。
1945年台灣光復,日本人一批一批歸國,重獲自由的台灣人,再也不必偷唱、偷罵日人的四句連歌仔調,人人大可公開引吭高歌,屬於自己的歌仔調了!
由於歌仔調是一種,以台語的語言特色「設計」編作的曲調,只要歌詞平仄適合歌調、有押韻、歌詞淺白,歌者唱出口,聽眾立即聽懂,所以很快便傳開,受大眾歡迎。
台灣光復當初,百業蕭條急待復興,卻群龍無首(尚未歸國之日本人,無權統治台灣人,中央政府還沒派人上任)的「純自由」時代,這種新興歌仔調像脫疆之馬,直接搬上廟會外台(野舞台)演出,進而上大雅之殿;戲院舞台,受到觀眾的肯定。值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之初,此種純鄉土歌仔戲團成立,在內臺(戲台)售票演出,意外大暴滿,受觀眾的歡迎,加上當時各地戲院,又無什麼影片可上映,因而歌仔戲四句連,像當今的流行歌一般,大流其行,各地歌仔戲團紛紛成立,一時歌仔調成為,人人會哼的最流行的曲調,看歌仔戲,成為咱們本地人的高尚娛樂。據說最興盛時期,全台就有180團在各戲院巡迴演出呢!
可惜,1959年代,廣播電台的相繼成立,電晶體攜帶式收音機(如現代的「隨身聽」)的普遍,和台語電影的紛紛拍攝上映,電影歌曲、電台歌曲等,新流行歌曲的竄起,把歌仔戲團的生存權給奪走了,純本土文化的歌仔調首次被逐退!
1965年歌仔戲大明星「楊麗花」漸露頭腳後,一度把歌仔戲調,敗部復活;在舞台失去觀眾的歌仔戲,從電視上找回來。台灣各地再度捲起「楊麗花風」值二十餘年之「久」,遺憾的是,洋風吹襲台灣,被糜靡之音所迷的年青一代,,愛上偶像流行歌明星,排斥本土藝術的歌仔調,甚至於認為聽歌仔戲,為不高尚的行為,敬而遠之。尤其是企業界第二代老闆,因不懂歌仔戲,排斥地方戲曲,大多數客商,不支持歌仔戲節目的廣告,使得電視歌仔戲再度陷入谷底,一闕不振,從此歌仔戲又墮落萬劫不復的深淵。
2003年四月至六月,楊麗花歌仔戲闊別電視十餘年,深感離棄歌仔戲的遺憾,欲重振當年威風,再現螢光幕,台視亦非常禮遇的排在收視最佳時段;八點檔帶狀播映,遺憾的流失的觀眾群,回來太少!使得收視率一直無法提昇,廣告業績欠佳,歌仔戲被電視業界、廣告界、廠商客戶斷定,很難再有翻身機會!真是可悲耶!
誰來復興咱們自己本土文化?誰能把失落的歌仔戲觀眾群,給拉回來?舉辦大獎摸彩、那只能暫時一窩風,不持久又有何用呢?而且最重要的,會編歌詞以適合歌仔調的編詞人,逐漸人老珠黃,擱筆退隱。當今鑽研歌仔戲最熱忱,最用心的民間戲曲戲碩士;劉南芳女士,堪稱最具權威的年青作家,以過半百之年囉!後繼者在那兒?
歌仔戲的演出方式,豈無「更弦易轍」可能?保留一些古味,加強現代人喜歡的『藝術味』『開放式』?又能撇開澎恰恰、許效舜唱的『玉玲瓏』式『低級趣味』的笑料?難道就無更高尚、更高雅的歌仔戲嗎?我不相信!
筆者曾經發願:「只要有人肯學四句連,我願頃囊以授」,可惜呀沒人要學?原因很簡單,正如某學員說;「我學會編寫歌仔戲、四句連、學會寫歌仔戲劇本,或單寫四句連能糊口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時代巨輪使然!幾年來,我只有眼睜睜的,看台灣百年的文化,即將逐漸沒落。即將毀於洋風、流行風………而痛心、婉惜,只有感嘆!卻無能為力!無奈呀!夫復何言?
筆者四十年的研習,寫作,對「四句連」的深愛,不會因『詞高』(難度)和寡而停筆,既便是寫來孤芳自賞,也不曾停筆。
近年來偶爾有親朋良友,喜事如;結婚(不論男方、女方)、喜獲麟兒、千金、大廈落成、壽辰之慶、昇官、做善事…………等邀請前來者,我一概寫幾段祝福之四句連,或寄給主人、或親至喜堂,上台唸該祝賀四句連,把四句連文化點綴式的,在現場觀眾面前稍做『提醒』,一方面讓「聽眾」有點『新鮮敢感』更可聊表祝福之意。
現在我把四十年來,撰寫四句連心得,與寫作要領與部份作品,貼出來,供四方同好批評指教,歡迎有心人士多多賜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