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向榮醫師

    持續的做癲癇記錄是相當重要的,多數的醫師並未見過他們的病人發作的情況,於診斷時需仰賴目擊者的描述,然而癲癇有相當多種發作型態,正確的診斷完全依靠正確的描述。除此之外,在診斷之後醫師也極需要瞭解病程的發展狀況,包括發作的頻率及發作的型態是否有改變這些資料都能幫助醫師們正確的開立處方。 

    當照顧癲癇病人時,需要瞭解那些是照顧及觀察的重點,若不是很清楚瞭解那將會遺漏一些相當重要的線索,父母在其小孩發作過幾次之後會馬上瞭解到小孩發作的所有過程。至於其他的照顧人員可能面對的各種各樣不同的癲癇,所以為確定這些觀察的一致性,最好有一個固定的格式來讓我們記錄癲癇。


  發作過程分前兆期、發作期、恢復期,在癲癇發作時可分為數期,每一階段的情況均

應詳細觀察與記錄

前兆期:異常感覺可能延續數天,例如有些病人在發作前幾天就感覺不對勁,也有些病人時間較短只有幾分鐘,有些時候發作之前會有預警,通常是一些奇怪的感覺,例如可能會聞到不好的味道或胃部不舒服或只是有一些奇怪的感覺。 

發作期:每個人的發作期屬於癲癇分類中的某一類型,不同型態有不同的發作狀況。 

恢復期:有部分病人恢復可能相當快轉眼就好,有些數秒到數分鐘,有些則要數小時,在老年人的恢復期可以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要數天才復原,發作之後通常意識模糊、嗜睡、有時走路不穩、頭痛及口齒不清。

   以下的問題通常是醫師們最想知道的病人狀況: 

1. 那一天發生發作?(日期)   
2. 在一天的什麼時候?(時間)
3. 病人發作時正在做什麼?
4. 病人是否剛入睡或剛起床?
5. 是什麼讓你知道病人發作?(大叫聲、跌倒、呆視、轉頭)
6. 發作進行的慢或快?
7. 發作期各階段的時間?
8. 身體的那一部分受到影響?
9. 是否一邊的抽動大於另一邊?
10. 身體是否變僵硬?
11. 身體是跳動、抽動或抽筋?
12. 病人意識是否清醒?
13. 假如清醒病人是否完全能瞭解問話?
14. 皮膚有如何的變化?(變黑、紅或濕)
15. 呼吸有無改變?
16. 病人發作中有無講話或做一些特殊動作?
17. 病人的大小便是否失禁?
18. 病人發作中是否嘔吐?
19. 發作有無造成任何的外傷?
20. 發作後的行為如何?(清醒、嗜睡或昏亂)
21. 在發作後病人是否記得發作前的任何感 覺?
22. 在發作後多久才醒來?
23. 若病人有服藥物,則最後一次服藥是在發作前多久?
24. 其他任何你想告訴醫師有關發作的事項? 

  若能回答上述的問題,已提供醫師一個完整的發作訊息,這個消息對於剛開始診斷或
換藥以及癲癇轉型時相當重要的描述,若經數次皆是相同的發作型態時則只要記錄發作次
數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賴 的頭像
    賴賴

    賴賴家族聯絡簿

    賴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